苯类罐区油气回收技术应用性的研究
苯类罐区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产生大、小呼吸排气,产生大量V0Cs 气体,对人体健康及环境造成较大影响。近年来,国家为了大力推进化工企业VOC、减排工作,相继发布CB31570、GB31571、GB31572等相关环保规范。为了落实国家及地方关于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污染防治控制要求,采用“冷凝+活性炭吸附+变压解吸”“吸附+浅冷”两种技术对苯类的储罐进行油气回收处理,最终达到环保政策要求,为同行业苯类储罐油气回收治理提供宝贵的经验。
1“冷凝+活性炭吸附+变压解吸”应用
“冷凝+活性炭吸附+变压解吸”工艺
收集的油气首先进入三级冷凝部分,具体过程 如下:预冷在6~8 ℃温度下通过预冷器进行的,当.部分油和水凝结出来时,剩余废气通过第一级换热器冷却至-25℃左右,废气中再次将部分油品凝结出来,然后废气在二级换热器的作用下进--步析出 油品,温度冷却到-70℃左右,然后将废气中90%以上的烃类物质通过三级冷凝分离出来。油气组分直接冷凝液化,冷凝分离后的低温低浓度油气返回原换热器和换热人口回热交换,交换使换热器温度.上升至接近常温,油气回收利用完成。同时,每一级管道都配备了油冷却回收系统,利用制冷系统压缩机送到油气回收装置。
由于低浓度未冷凝机组在常温条件下对油气进行处理,因此这部分油气被带人吸附系统,吸附系统由两个平行的吸附罐(a、b)交替进行,吸附罐对油气通过吸附达到饱和状态,a储罐内的残余油气组分在常压下被吸附,经吸附系统分离的废气通.过阻火器安全地从高空排出。当吸附罐a饱和时,系统自动切入罐b进行吸附处理,同时罐a进行真空解吸再生吸附剂,被吸出来油气被冷凝回到系统中,处理后尾气满足环保指标要求,并通过排气筒高空排出。
2“吸附+浅冷”应用
企业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快速地安排相关人员对同行业储罐VOC,回收装置处理效果进行调.研。通过调研,现阶段对于石化行业罐区油气回收处理效果较好的主要是“吸收+膜+吸附”、“吸附+冷凝”、“吸收+吸附”、催化氧化、燃烧法等几种技术,考虑占地、概算、操作性等情况基础上结合本厂实际情况,最终需用“吸附+冷凝"的技术,对罐区的VOCs进行治理。
“吸附+浅冷”工艺
原料油气经油气总线进人油气回收装置,先经凝液罐分出凝液,再经风机升压后进人由A、B两座吸附床组成的吸附床组。每座吸附床依次经历吸附、真空回收、真空清洗、充压等过程。
吸附阶段:经过增压后油气从吸附床底部流人到床层。在通过吸附层时,吸附剂吸附气中的有机物,而剩下的气体则通过吸附层的上端出口排放到 离地表高15 m的排气筒中,然后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在吸附床达到一定程度不能在吸收后,按照起动方式,自动开启系统,使吸附床进人再循环的过程。吸附床再生共包括真空回收、真空清洗、充压等3个阶段。
真空回收:打开吸附床人口侧的抽真空阀和回收阀,用真空泵对吸附床进行抽真空。当真空压力逐渐减小,相应吸附压力减小,使吸附于吸附剂表面的有机物质会慢慢脱附。被抽吸废气经过循环冷却器冷却到正常的水平,然后用低温工作液将其冷却到15℃,此时,脱附气中的大多数有机物质被冷凝成液态,然后进行回收到回收箱中,通过过滤和泵增压,然后将其送出系统。在回收罐顶处不凝结气体与原料气体相结合。
真空清洁:吸附床被真空泵抽吸作用,通过开启清洗气电磁阀,通过注人少量的氮气,使吸附器.表面的有机物质被分离出来。在真空净化过程中获,得的脱附气与在真空过程中获得的脱附气相同,也经过相同的过程,最后将脱附气中的有机物质凝结成液态,不凝结气体再回流至原烃。在真空净化后,对吸附层进行了完全的恢复。
充压阶段:打开吸附床出口侧的破真空阀,逐渐用氮气将吸附床破真空至大气压。
3应用对比
运行及处理效果分析
1 )“冷凝+活性炭吸附+变压解吸”:企业是2017年在国家刚提出VOCs治理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进行的VOCs第一-次改造,此时国内罐区油气回收装置不多,设计经验不足,VOCs设备制造厂家鱼龙混杂,在这种情况下此套V0Cs撬装设备的转动设备较多,投用后,三级冷凝不能稳定达到设计指标,影响废气处理效果,且由于设备问题不能连续稳定运行造成处理装置出口尾气非甲烷烃不能稳定达标排放。
2) “吸附+浅冷”工艺流程短,工艺所需要的转动设备较少,此工艺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吸附、减压、气提、脱附,采用浅冷的工艺进行回收的工艺,流程相对简单。从监测数据分析,处理装置出.口尾气能稳定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