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15726264777
   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

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研究现状

来源:本站   时间:2023-02-16

石油等油品在炼制、储运、销售等过程中会挥发出部分轻烃组分进入大气,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危害。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利用机械制冷方法制取低温来冷凝油气中的轻烃组分实现油气回收。该技术节能环保、关键技术成熟、系统运行稳定、安全性好,应用前景广阔。

1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的应用

20世纪40年代开始,美国、前苏联等石油公司、环保部门及研究机构已经深入研究了损耗机理,并采取措施降低油品的蒸发损耗。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开始了对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市场上出现了专用的油气回收处理 装置。1970-1976 年间,冷凝法技术回收油气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美国安装了超过150套的冷凝回收 系统,回收效率达到了90%.之后, EdwardsR C.等人进一步研究冷凝法油气回收系统,并逐步完善 冷凝法油气回收的理论。1997 年,美国爱德华兹 公司就在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安装了400 多台“冷凝法"油气回收设备。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模拟软件迅速发展,加拿大HYPROTECH公司研发的HYSYS模拟软件,可以比较准确的模拟系统同流程,计算油气等混合物的物性,通过动态模拟,比较不同油气组分的回收效果并做分析研究,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当前,欧盟等很多国家也已普遍对油气回收技术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2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原理

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就是利用不同温度下烃类物质蒸汽压的差异,通过采用机械制冷循环技术制取低温,置换出油气的汽化潜热,使油气中的一-些烃类蒸汽压达到过饱和状态,从而冷凝为液态,以实现油气的回收和利用。-般油气冷凝回收流程分为预冷、中冷、深冷三个冷却步骤。

预冷级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油气预冷, 进入预冷器内的油气会从环境温度下降至4℃ 左右,这样既可以使气体中的高碳烃组分冷凝下来,防止其进入中置冷凝器内继续换热,增加能耗,又能使油气预冷,减少中置冷凝器和末置冷凝器的冷负荷。预冷同时能将油气中的-部分水蒸气冷凝下来,防止中置冷凝器结霜,阻塞管路。

中冷级设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油气的温度,将大部分可回收轻烃组分及水蒸气冷凝下来,中冷级温度设置的越低,就越能减少深冷级的能耗,考虑到制冷系统的能耗问题,中冷级的温度也不可以太低,根据已有研究,中冷级温度可设置 在-30 ~ -70℃之间。中冷级是设置一个冷却分离器还是两个冷却分离器,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深冷级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能将油气中小分子轻烃组分冷凝下来,使油气的回收效率及尾气排放浓度达到国家标准,已有研究表明,为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油气中的非甲烷总烃的冷凝温度需达到 -100 ~ -120℃, 有学者认为,应在机械制冷后增 加液氮制冷级,使油气达到更低的温度-160 ~-180℃,但就目前研究来看,无需液氨制冷级,-110℃的低温便可以使油气回收效果满足国家标准。

3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与其它回收技术比较

3.1与吸收法油气回收技术比较

吸收法是利用具有挥发性的轻烃组分易溶于有机溶剂的原理,实现油气与空气的分离。该技术难点在于吸收剂的选择上,由于吸收剂吸收油气后不可再循环利用,使用范围有限,一般只能适用于炼油厂中的油气回收。

3.2与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比较

吸附法是利用硅胶、活性炭、活性纤维等吸附剂对油气中各组分吸附力的不同来实现混合油气的分离。目前,各种吸附剂都存在-.定的问题,如吸附剂劣化、可燃性、活性炭导热系数低、活性炭纤维价格商、解吸较难、填充体积大、硅胶吸水性强等问题,吸附法技术在国外较为成熟,国内的使用并不广泛。

3.3与膜分离法油气回收技术比较

膜分离法是一种基于溶解扩散机理,采用特殊材料和方法制成的分离膜对气体具有渗透性,利用一定压力下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膜中具有不同的渗透速率,实现分离的气体分离技术。目前膜分离技术正处于发展上升阶段,且存在二次污染问题,我国应用也不是十分广泛。

3.4 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的特点

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装置采用经典复叠或自复叠制冷工艺,具有维护操作方便,安全性好,流程短,设备少,安全性好等特点,输出的液态油可直接利用。工艺原理简明,无需二次工艺处理,而其它油气回收方法必须采用喷淋等二次工艺来处理富集的油气,造成了循环流量大,能耗高等问题。


公司简介 | 产品服务 | 新闻动态 | 成功案例 | 解决方案 | 荣誉资质 | 联系方式 |
Copyright © 2022-2023 青岛百胜油气回收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安备案号:37021102000920